国情教育实践故事(七)| 深圳分团:培养独立自主意识 为百年目标奋斗

时间:2020-12-07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全国教育大会等会议精神,全面推进学校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强化教师社会实践参与,推动教师充分了解党情、国情、社情、民情”等文件要求,党委教师工作部/人力资源处组织开展2020年新入职教师国情教育,引导青年教师在服务社会中拓展视野、增长才干、建功立业、报效祖国。2020年9月下旬,32名新入职教师分赴山东青岛、关东深圳、海南海口和云南西双版纳四个实践地,拉开了他们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智库建设的实践序幕。实践的过程同时也是体悟生活、思索当下、升华心境、感召使命的过程,他们用真实细腻的笔触与镜头,呈现属于自己、更属于贸大青年教师的实践故事。  

培养独立自主意识 为百年目标奋斗

深圳分团、国际经济贸易学院2020年新入职教师  郭雄飞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习总书记在庆祝大会上作重要讲话,提出要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深圳改革开放做的最好,所以要起到先行示范的作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什么深圳改革开放做得最好?我觉得是因为深圳有独立自主精神。

来深圳近两个月,除经济发展之外,深圳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点:一是务实,二是深圳“在长期发展战略上坚持谋求独立自主”。我认为这是深圳改革开放成果最突出的深层次原因。

我第一次来深圳是19年。因为我研究的是发展经济学,来了之后就立刻被深圳的经济发展震撼了。当时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深圳能发展得这么好?能不能在中国多搞出几个深圳出来?所以从深圳回来后,我就特别想再来深圳考察一次。这次国情教育实践圆了我这个梦。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经济发展速度迅猛

在深圳实践期间我读了一本书——《向深圳学习》,是一个美国人写的。书中提了一个观点我以前没有想过。作者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在深圳设立的经济特区,实际上就是出口加工区。所谓出口加工区就是政府划出一片地,外商来本地投资设厂,雇佣本地劳动力,政府提供各种政策便利。这种做法早就有,并不是中国首创。最重要的是,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出口加工区。他这样说,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深圳一开始的主要特点就是“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但如果这么说是对的,世界上还有那么多出口加工区,为什么只有深圳特区成功了?而且还发展得那么好?所以这这背后一定有有更深的原因。


八十年代深圳的蛇口工业区

受到学校和深圳市虚拟大学园的关怀,我和参加国情教育中的几位老师承接了一项发展战略研究课题。调研期间,我发现深圳在很多问题的解决方法都在试图借鉴它在引进外资上取得的成功经验。比如说,深圳缺少高校、缺培训、缺研发机构。针对这一问题,深圳市创立了虚拟大学园。这种做法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引进高校、引进培训、引进科技。这样做的好处是见效快。因为办一所好大学需要耗费数十年的功夫,而划一片区域建一个虚拟大学园,一下有65所名校,什么都有了。

然而,像过渡依赖进出口贸易的海岛经济一样,这样做是有风险的。深圳市政府对这一点把握得非常清楚。所以深圳市从来没有在建设本地高校的问题上懈怠过。从深圳特区刚成立的时候一所高校都没有,后来有了深圳大学,到现在已经有八所高校,将来还要达到二十所,而且这些学校的实力年年都在增强。我们调研过程中遇到的有些研究院表示已经感受到了竞争压力。这就是我之前说的,深圳在长期发展战略上坚持谋求独立自主的一个具体表现。同时,我认为这还是一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表现。因为世界上那么多加工区,只有中国的经济特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后的精神,就是中国人民要坚持依靠自己摸索出一条属于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所以,深圳才能发展得那么好。所以,在那么多出口加工区当中,只有深圳成功了。

由深圳市政府于2010年组建的南方科技大学

这一点对于我们新教师和人才培养有怎样的启示呢?我觉得,其中一个启示是,如果要问:“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高校需要为高质量发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我觉得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培养有独立自主意识的人才。因为只有思想上独立了,才能真正客观地去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才能明辨是非,才能正确地思考问题,才会有创新。只有思想上独立了,青年教师才会真正地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己任,为党为国为社会分忧,贡献自己的力量。其实想一想,这一点和我们一直强调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高度一致的。

我相信只要我们青年教师能深刻体会这种精神,从我做起,努力提升自身素质,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们一定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不断取得新的胜利!